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粵港澳大灣區正朝著建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穩步前進;而千年商都廣州,也正以加速度持續發展,向著世界一線城市看齊。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這份信任,來自哪里? 是2000多年煙火氣中的市民文化?還是老城市新活力下的3萬億底氣? 是“遍地開花”的營商環境改革?還是十四五期間232.34萬的人口紅利? 是常態化防控之下的硬核醫療?還是上天入地的交通路網? …… 疫情尚未遠去,大考仍在繼續,發展不能停步。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2022年,南方都市報、N視頻、灣財社,攜手房天下、廣東廣播電視臺房產頻道,在廣東省房地產協會、中國指數研究院指導下,與廣東保利、珠實地產、勤誠達、富力·富云山、智聯·汽車小鎮聯合發起倡議: 
這是頭部媒體與權威機構、龍頭企業首次聯合發聲,因為都一致認同:越是歷經考驗與挑戰,越發篤信那句話:你永遠可以相信廣州! 你永遠可以相信廣州 廣州的底色:市民城市 
北京適合求學,上海適合奮斗,深圳適合創業,那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呢? 2200多年的時光塑造了廣州這座歷史名城,近現代的歷史機遇和奮進,又發展出廣州獨特而強大的城市能量。有人會問,你覺得廣州的氣質是什么? 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挑戰,廣州擦亮出了它的底色:市民城市。 不只是一口香茗,一盅靚湯,幾件精致美味的粵式名點……“市民城市”標簽下的廣州,更在于現代先進的城市治理、深入民心的契約精神、社會生活的公共理性、溫和文明的市民素質、持續澎湃的城市活力、有破有立的建設性合作、宜居宜商宜學宜游的樂活福地。 
廣州,宜居宜商宜學宜游的樂活福地。 這是一座“情緒穩定”的城市,什么事情來了,都能務實的解決; 這是一座“同化能力神奇”的城市,誰來了,都會變成“廣州市民”的模樣。 千年廣府,包容萬物,卻不違和;百花齊放,卻不將就。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建設再上新水平,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不斷彰顯。 你永遠可以選擇廣州 發展趨勢:選中國選灣區 
比機遇更重要的,是選擇。大灣區3年,大機遇、大優勢、大未來。 在全球疫情下,廣州逆勢上揚,從“制造”到“智造”、從“數量”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廣州攜創新之勢,形成新的經濟格局。 2021年8.1%的GDP增速,更是凸顯了廣州經濟的韌性,也體現了廣州推進‘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 2022年沖刺3萬億元大關,廣州底氣十足。未來將舉全市之力支持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強化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布局發展量子科技、納米科技等前沿產業、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你永遠可以奮斗廣州 營商環境:連年第一 
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核心競爭力所在。 廣州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就是要為企業松綁、為投資搭橋、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 2018年以來,廣州迭代實施營商環境1.0到4.0改革。從先行先試到全面落地,改革舉措在全市“遍地開花”,為經濟發展帶來了眾多新變化。2021年,廣州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戶,比2016年增長1倍。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綜合排名連續第一。 
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綜合排名連續第一。 2022年,廣州再出發,啟動實施5.0改革,創新推出299項改革舉措,以創新試點為牽引,以“激發活力”為主線,著力打造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策源地”和“試驗田”。 得益于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有助于廣州留住資本,更有助于增加投資者信心。 你永遠可以融入廣州 人口流入:年輕人有方向 
生而逢盛世,青年當有為。為什么,這么多年青人來廣州? “十三五”時期,廣州常住人口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增量位居全國第二位。而在“十四五”時期,廣州人口發展將更加穩定均衡。 預計到2025年,廣州市戶籍人口約112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6%;常住人口約210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7%;人均預期壽命達83.6歲。 
廣州TTG戰隊比賽畫面。 這意味著,與2020年七普數據相比,廣州在“十四五”期間還有232.34萬人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多年青人將搭上大灣區發展的快車,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為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廣州還研究制定的在市內不同區域間實施差別化的入戶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輕、高素質的工匠型人才到廣州市郊區新區工作生活,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你永遠可以安居廣州 安家友好城市:年青人有希望 
年青人讓城市有希望,城市也應該讓年青人有希望。 一線城市吸引了大量年青人,但房價和房租價格較高,解決住房租賃問題、確保新市民的安居顯得尤為緊迫。然而,廣州至今仍有1萬-30萬元/㎡的完整樓價供應鏈。 
廣州為更多年青人提供安居樂業的機遇。 以中指院統計的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均價來看,北京75065元/㎡,上海63178元/㎡,深圳73685元/㎡,而廣州僅39594元/㎡。 具體到廣州,既有珠江新城單價超30萬的CBD豪宅,也有單價超10萬的TOD新貴,還有單價1萬元上下的郊區二手大盤。 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上半月廣州一手住宅網簽均價為37197元/㎡。其中,海珠成交均價88690元、越秀、天河區成交均價6.8萬-6.9萬,荔灣區成交均價約6萬;白云區、黃埔區、番禺區成交均價在3萬-4萬區間;花都區、南沙區成交均價在2萬-3萬區間;而從化、增城成交均價僅1.5萬-1.8萬,200萬都可以買到一套三房。 年青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擁抱年青人、成就年青人,廣州為更多年青人提供安居樂業的機遇。 你永遠可以放心廣州 硬核醫療:大規模檢測背后 
廣州的抗疫,快速切斷,全員戒備,從不松懈,卻也充滿溫情。 核酸檢測能力達104萬管/天、應急動員條件下,確保2天內完成全市全員核酸檢測任務......大規模的核酸檢測背后,廣州眾多科研機構、生物科技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廣州目前有55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位居全國第三。疫情之后大家最熟悉的檢驗機構,如金域醫學、華銀醫療、達安基因、萬孚生物等,都在廣州。 
大規模的核酸檢測背后,廣州眾多科研機構、生物科技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常態化防控之下,醫療資源配置能力能否及時到位,更是凸顯了廣州的醫療水平。據統計,三甲醫院數量方面,北京有78家、上海有66家、廣州有62家。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城市公共衛生治理能力評估報告》,廣州每10萬人的三甲醫院擁有量指標位居前列。 無論是早期疫情剛爆發,還是后來數次支援其他城市,廣州都展現了自身硬核的醫療條件。 你永遠可以期待廣州 軟實力教育:香港名校齊聚大灣區 
歷代廣府人,都將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讓每一粒種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今年6月,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這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第3所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前兩所分別是2005年的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2014年設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而未來,大灣區更將集齊香港名校的“七龍珠”:港大(深圳)、港科大(廣州)、港中文(深圳)、港理大(佛山)、港浸會(珠海)、港城大(東莞)、港都大(肇慶)……已開、待開的港校內陸校區,讓灣區教育充滿想象。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大部分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 同時,廣州本科院校擴容到38所,而包括本?圃趦鹊钠胀ǜ叩仍盒T黾拥84所,超過武漢,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此外,數十家科研院所也持續落地。 迄今為止,無論是本科高校數量、雙一流大學數量、大學生數量還是相關科研院所機構、重點實驗室等,廣州均位居全國前列。 你永遠可以暢行廣州 地鐵大年:7條新地鐵或將開通 
2022年地鐵大爆發!廣州快速交通網絡指日可待,人員流動將更加高效便捷。 今年,22號線首通段、7號線西延段迎來正式營運;年底前有望通車的地鐵或還有11號線、7號線二期、13號線二期、5號線東延段和14號線二期。 
廣州地鐵10號線施工現場。 事實上,在諸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集群”“國際鐵路樞紐和場站”“國家交通網主骨架中的四大極點6條主軸”等多項任務中,廣州承擔了國家交通建設的重大任務。 目前,廣州擁有世界級的海陸空基礎設施,包括亞洲最大高鐵站、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機場、全球第四大港口。你可以直飛近150個國內城市,也可以坐高鐵通往全國近130個城市。 到2025年,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大幅增強,軌道交通規劃里程超過900公里,到2035年,廣州將建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里程將會達到2000公里。 2022,潮起珠江。 歷史的份量,往往要以厚度來衡量。在各種“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下,廣州依然迸發現代新活力。我們相信,廣州定會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之勢。在穩經濟政策護航下,廣州各類市場主體對宏觀經濟和自身經營的信心,正努力筑底向好。 轉自:南方都市報 |